芦荡火种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进行到第八届了。今年的第八届大赛由常熟理工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254所高校的765名选手和500余名指导教师参加了本届大赛,160多位志愿者参加了大赛服务工作。 1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1.1 开幕式 7月26日下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常熟理工学院承办的“徕卡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体育馆拉开帷幕 (图1)。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江作军,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邵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耿林,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唐子龙,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秘书长龚江宏,以及大赛竞赛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来自全国250多所高校的1300多名参赛同学和指导教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主持。
王成斌副厅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是一项大学生专项技能比赛,是提高材料类专业大学生金相技能及实验动手能力的实践平台,希望各位参赛同学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比赛的同时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心得,为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展示专业技能、更好地应用才能打好基础,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江作军校长代表大赛承办方致辞,对前来参赛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对本届大赛成功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展现精湛的技艺,迸发创造的激情,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希望志愿者们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展示常熟理工学院青年学子的形象。
开幕式上,龚江宏秘书长介绍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筹备工作情况 (图9)。上届承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代表、上届大赛徕卡特别奖获得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代表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宣誓、大赛样品现场抽签分组以及徕卡流动杯交接仪式 (图10)。
1.2 比赛场地 鉴于比赛选手增加多,赛程时间紧,赛制做了相应改变,复赛将选手分成3组,2样成绩相加,每组的前85名选手可进入决赛,改变了以往最多只有2选手可进决赛的规定。决赛只磨1个样,预赛成绩清零,一场定胜负。 复赛工业纯铁和球墨铸铁,决赛试样为20钢。 赛场设置在汽车学院求真楼,图11为赛场正门。
赛场天井中央悬挂着巨型条幅,蔚为壮观,图12。
比赛赛场 (图13、14)。
1.3 适应场地 每个学校按事先安排的时间,进行场地适应训练 (图15、16)。
1.4 正式比赛 检录处掠影 (图17、18)。
比赛场景 (图19-26)。龚老师在教师微信群上发了段一参赛选手一面跳着街舞,一面制样的视频,老师们都乐了,说街舞的韵律和制样的节奏结合的挺好的,还相互打听,最后该选手的成绩怎样?别说,如果将街舞引入了学校或企业工作中,对于今后将引入枯燥的制样工作,真还是一种尝试。
评审 (图27-图29)。
赛场内外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一身橙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满腔热情。保证大赛各个环节的准确对接 (图30)。
1.5 比赛观摩 观摩室就设置在体育馆大厅内,其视频与比赛和评审同步 (图31、图32)。
这次比赛新增了现场解说部分,由徕卡公司工程师担任,尽管只从试样质量和从制样技法上进行评价,而对制样方法和组织成因有所欠缺,但毕竟有了良好开端 (图33)。
比赛将转播工作室也搬到了大厅。从第二届比赛开始,保密室怎样加密,评审室怎样盲评,监察室怎样解密,又如何在现场大屏幕上怎么同步播放出来?一直比较茫然,这次终于一目了然了。
比赛的同时也召开教师座谈会,图35。现场进行了设备展示,图36。
1.6 闭幕式 30日上午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体育馆举行。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秘书长龚江宏、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国权、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韩雅静,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领导、教师,以及1300余名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和志愿者代表参加了闭幕式。闭幕式由龚江宏主持。 张根华副校长代表本届大赛承办单位致谢 (图37)。他回顾了本届大赛的历程,认为大赛有激烈的竞争,更有热切的交流。赛场上参赛选手表现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高超的技术水平,而在锤炼技艺的同时,还磨练了坚强的意志,体现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十二字赛训的内涵和真谛。他指出,国家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精于钻研、善于协作的优秀人才,相信大赛必将为我国材料领域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国权 (图38) 对赛事进行了点评。金相技能大赛是一项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称为“金相组织”而得名,是目前材料类专业规格最高、制度最健全、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项赛事。
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韩雅静总结了本届大赛监督委员会的工作 (图39)。志愿者代表、赞助单位代表分别致辞,分享了各自参与本届金相大赛的感受。
闭幕式上宣布了大赛团体一、二、三等奖,个人一、二、三等奖和徕卡特别奖、优胜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省赛组织奖、校赛组织奖、征文奖等获奖名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分获团体一等奖的一、二、三名。图41和图42为颁奖仪式场景。
北京工业大学宗斌老师夫人小尹用大口径长焦拍摄了大量精美照片,发在了教师微信群上(图43),据其他老师讲,相机带镜头有十几斤呢!其中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朱老师和参赛选手戎装合影,一下点燃了大家的激情,都说太酷了!体现军人身上那种特别的气质,希望朱老师明年再带几个同样帅气的。我也拍了些闭幕式上军校学员选手的精彩画面,尽管没小尹女士拍的画面那样好,但也还是比较有精气神的 (图44)。
2 常熟理工学院 2.1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赛场 东南校区和东湖校区两校区分列于昆承湖两侧,中间由状元桥和状元堤连接。 东南校区大门口正对着图书馆 (图45),图书馆存放一大鼎,两侧为种植着芦苇和荷花的荷塘,后边是教学区,9栋教学楼以九宫格分布,分别以数字....五行、六艺......九章来命名。
2.2 赛事筹备 领导高度重视,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从第六届南昌地区开始,到去年第七届西安地区的由于参赛学校和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开启了2学校共同举办,其他学校协办的方式,而今年常熟理工学院一个学校独立承担了255所参赛学校的大赛,从吃穿住行,到赛事筹备和进行,都要面面俱到,落到实处,细致而繁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学校书记和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常熟理工学院金相大赛筹备委员会,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 (图47)。
志愿者先期培训。常熟理工学院材料专业大3的学生必须作为志愿者参加,其余则经过选拔查收,最终160多名志愿者加入金相大赛的筹备工作,志愿者们被分成了接待组、签到组、磨抛组、保密组、统分组、后勤组、外围组等六个小组,各司其职,精准对接。 2019年7月21日,汽车工程院在求真楼一楼报告厅开展金相大赛志愿者先期培训 (图48),参加此次培训的有常熟理工学院杨莉老师、昆明理工大学段云彪老师、清华大学赵玉珍老师以及各部门志愿者。介绍了学院概况和赛事准备情况并向志愿者们讲解了各部门志愿者的具体工作之后,由各负责老师进行具体的细节培训以及分配具体工作内容。
磨抛组责任最重,全程为比赛服务。三天赛事,若干场次,每场比赛35分钟,间隔3分钟第二批选手进场,磨抛组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制样间的清洁、整理、换新等全部流程。一场比赛一结束,30名志愿者迅速进入赛区打扫赛场,一组六人,第一人拆抛光布,第二人换新布,第三人收工具,第四人整理工位,第五人拆砂纸,第六人换新器具,依次下来,3分钟之内完成,要保证桌面整洁如新,比赛器具到位,然后全部离场,每一步环环相扣。竞赛委员会副秘书长段云彪老师负责磨抛组的培训工作 (图49),把比赛间隔由往届的5分钟压缩到了3分钟,求每个志愿者都能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做到有条不紊,保障大赛顺利举办,不出差错。
后勤组的志愿者们把1000张凳子从一楼搬上楼,场地指挥的负责老师,为了保证场地整体的美观,凳子排列分成红蓝绿黄四组颜色,强调整齐划一,强调不仅凳子的摆放要保证是一条直线,连凳子上的条纹都要求朝着同一个方向。 并为参赛选手安排了学生宿舍 (图50)。
2.3 衣食住行 由于常熟未通高铁,也没有机场,常熟理工学院大赛组委会为了方便参赛师生到达,并针对参赛学校的到达时间,特安排无锡硕放机场接机,苏州高铁站接车,逐一核对学校的人数,生怕有所疏漏,以保证每个学校的师生都顺利到达。教师入住沙家浜大酒店、书生大酒店和芦逸大酒店,参赛选手也可以入住学生宿舍。由于距离学校较远,特安排穿行交通车,定点发车。同时为方便参赛者就餐,两学生食堂延长就餐时间 (图51,图52)。
3 坚 持 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就发生在江苏常熟。 1939年,新四军一支队6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东进抗日。由于天气炎热,战斗频繁,新四军在阳澄湖畔的常熟县一带组建了后方医院,由于大部队西撤转移,留下了刘飞、夏光、黄烽、吴立夏等36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依靠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边在芦苇荡里医治伤病,一边与日、伪、顽军周旋。每到一个村庄,伤病员就被分散安置到群众家里,农家的食堂、厨房、甚至是牛棚、猪圈、柴草垛都成了伤病员的藏身之处。经常是门板一架就是病床,蚊帐一挂就是手术室。很多时候,伤病员只能躺在小木船里。如果遇到敌人扫荡,长时间被围困在芦苇荡里,就只能以芦根、鸡头米和小鱼小虾螃蟹等充饥。常熟县委、苏州县委和当地群众常常冒着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为伤病员送来食品、药品和衣物,帮助他们躲过敌人的一次次搜捕。1939年10月,随着伤病的渐渐痊愈,他们坚持原地斗争,重建部队。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由36名伤病员为骨干组成的部队已经发展到4600多人。以他们为火种,江南东路地区的抗日形势又开始了新的燎原。 1960年上海沪剧团将这段故事搬上舞台,剧名为《芦荡火种》。1964北京京剧团进一步将其改编成为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唱红了大江南北,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
翻看第一届大赛时的合影照片 (图56),23所学校,70多名选手,30多位老师,一张照片很轻松就将所有人都框了进去,人像还照的很大,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今天上千人规模,如果再照集体照,可能就只有用360°环向拍摄了,卷轴可能超过都1米了,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自己了。
金相技能大赛发展壮大不也和这芦荡火种一样吗?有着一个传奇的英雄群体坚持,有着故事可讲的。 今年4月份在重庆举办了大赛筹备会议,期间竞赛组委会授予刘天模、梅建平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终身成就奖,龚江宏老师代表竞赛委员会讲述了一些尘封的往事。读来很有意味的,对于了解大赛的渊源,真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好多第一届的带队老师今天还出现在赛场上。一直作为竞赛委员会成员、评委或带队老师参加金相大赛,支持着大赛,同时为培养金相后备人才不遗余力。可以数出好多名字,昆明理工大学段云彪老师、东南大学晏井利老师、北方民族大学沈宏芳老师、清华大学赵玉珍老师、南昌航天航空大学艾云龙老师,........,其中燕山大学刘建华老师的这2张照片,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59)。
新一代也已经成长起来了,乔柯老师,曾经作为参赛选手参加过第二届东南大学的金相大赛比赛,今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带队老师,带学生参加比赛来了 (图60)。
对学生而言,凡是参加过金相大赛的选手,在考研复试挺占优,找工作也挺抢手,最近几年参加过金相大赛的选手直接从事金相工作的也多了,重庆理工大学近3年毕业的9名参赛选手,其中考上研究生的4人,毕业后直接从事金相工作的2人,贺金诚在某航空材料公司,杨卓在绍兴某弹簧厂从事金相工作 (图61)。
记得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叫坚持。 在和一些老师进行比较深入交谈中,也都谈到目前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排名靠前学校,一直都对金相大赛不太重视,老师带学生参赛连绩效工作量都不算,学生参赛费用靠到处化缘得到,有些甚至动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还有一些原本支持力度较大,参赛成绩也较好学校,领导的热情也慢慢在减退,学校校内比赛不再宣传,比赛获奖连的新闻都不再登出了。尽管受到些压抑,但许多参赛老师依然还是满怀热情准备着明年的比赛。 用龚老师在闭幕式上引用的一段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话结束这段文字吧!“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